只有從根上治理體育腐敗才能讓體育回歸體育
體育腐敗改變了純體育的味道,也抑制了那些嚴格遵守紀律、公平交易的運動員,最終傷害了每個人的體育熱情。
近日,由《檢察日報》主辦的《方圓》雜志發表的一篇本文介紹了“不花錢很難當選”操縱比賽,金牌“內定”競爭審計、商業混亂和其他體育腐敗混亂。文章說,各種腐敗都是由于當前的體育管理模式造成的。為了防止和遏制體育腐敗,法律建設至關重要。

事實上,當中央巡視組在2014年將巡視情況反饋給中國體育總局時,就有了“比賽審查和運動員裁判員選拔不規范、不公開、不透明”“競爭違反平等原則,弄虛作假”“游戲開發管理混亂”等等。現在的報道,更具體,更直接。
我國體育腐敗由來已久。早在2001年,中國足球就掀起了一陣“打黑風暴”,2009年的“反腐風暴”最終57人受到法律制裁。2011年,中國體育總局跆拳道管理中心前副主任趙磊被帶走,也在業內引起沖擊。
體育官員因操縱比賽、非法審計或其他原因被解雇。簡而言之,他們違反了公平和公正的體育精神。應該看到,競技體育本質上是一種游戲。在長期發展中,由于公平透明的規則,權力、美麗和智慧的游戲更具吸引力。操縱游戲,把游戲當作權力和金錢的游戲,偏離了公平正義的體育精神。
和任何腐敗一樣,體育腐敗也源于不受限制的權力。正如一些專家所說,“在現行制度下,國家體育總局下屬的項目中心不僅是政府部門,還有事業單位和社區。有些中心也經營公司,這真的不像制度。”

在行政和市場界限不明的管理模式下,體育總署下屬的培訓中心一方面要承擔管理責任,另一方面要干預特定的商業領域,比如與運動員的商業活動。只有獲得獎牌的運動員才能有商業價值。為了讓運動員獲得獎牌,培訓中心的官員背叛了規則和非法操作。本質上,它與行政和市場糾纏在一起“雙軌制”導致體育腐敗。
假球、黑哨、體彩,這些競技體育癌癥,讓我們看到了體育腐敗的嚴重程度——喊著為國家贏得榮耀的旗幟,有些人做了很多骯臟的事情。體育腐敗改變了純體育的味道,抑制了嚴格遵守紀律和公平交易的運動員,最終損害了每個人的體育熱情。
有關方面和公眾應引起反思,大力推進權力監督和體育改革。例如,足球和籃球都實現了。“管辦分離”,為其他體育項目的改革增添了方向;明確違反職業體育紀律和法律的法律責任,增加司法反腐敗也應成為法律部門的共識。
歸根結底,清理根源,讓體育回歸體育本身,是防止體育腐敗的根本政策。只有改變過于集中的體育力量,使體育系統化、社會化,才能關注真正的體育精神。